6月11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古蜀文明新发现”系列考察活动正式启动,考察活动首站走进位于新津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来自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前往古蜀文明新发现的考古现场。专家们在座谈会上表示,宝墩古城已经进入早期国家形态。
发现宝墩古城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
新津宝墩古城近年展开的考古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子课题的其中一部分。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唐淼介绍,2002年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立项。这是一项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国家级研究项目,到今年整整20周年。这20年间,探源工程在近400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总面积达276万平方米的宝墩古城遗址的发现,就是“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
宝墩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发现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1995年底,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第一次正式调查试掘新津宝墩古城遗址。1996年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展开,将宝墩古城遗址的年代上限推定在距今4500年左右,并将这类遗存命名为“宝墩文化”。
2009年,作为“探源工程”的子项目,宝墩古城遗址考古工作重启并持续至今。考古学家目前所了解的宝墩古城由内、外双重城墙构成,内城圈平面呈长方形,方向约为北偏东45度,是龙山时期晚期四大古城之一。
专家考察宝墩遗址
近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探源工程”的支持下,陆续发现了内城中部鼓墩子大型建筑群、居住区、墓地、手工业区等古代遗存;初步还原了宝墩文化时期聚落(村落)结构,解读了宝墩时期稻—粟兼种、家猪饲养得生业模式,探索了宝墩古城得发展变迁与衰落的过程;针对宝墩文化来源,宝墩时期人地关系、生业形态、聚落变迁,宝墩文化时期社会复杂化进程、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等重大课题进行了系统性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20年度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现了宝墩时期水稻田遗迹,这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同时,这也是长江上游首次发现4500年前的水稻田遗迹。对了解成都平原史前水稻种植史、长江上游稻作农业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宝墩古城为寻找三星堆文化来源提供了一把钥匙
在宝墩遗址现场,参与活动的众多专家纷纷认为,宝墩古城已经迈入了早期国家形态。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成都市历史学会会长、成都古都学会会长何一民表示,“宝墩古城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龙山时期城址的空白,构建了古蜀文明起源的篇章,为寻找三星堆文化的来源提供了一把钥匙,为完善古蜀文明发展脉络提供了基础性支撑。文明的出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宝墩古城的发展,宝墩文化的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奠定了三星堆文明形成的基础,随着宝墩文化聚落的扩张、人口的增长,群体间产生冲突与摩擦,社会复杂化程度加剧,伴随着中华文明视野下其他区域先进因素的进入,成都平原进入鼎盛的三星堆文明时期。可以说宝墩文化是古蜀文明的起源阶段,展示成都平原早期人群适应环境、融合竞争的奋斗发展历程,这一时期初创的水稻种植、家猪养殖、城墙修筑等文明因素奠定的古蜀文明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天府之国的始源。”
专家在宝墩遗址观看“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
何一民认为宝墩已经进入早期国家形态,因为“要修建276万平方米的宝墩古城,这么大的工程,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需要有组织的管理,这些都不是部落联盟能够办得到的,应该是早期国家才能够办到。”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鲍成志也认为要建造宝墩这样一座面积巨大的古城,需要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大型分工能力,“可见当时古蜀已经进入国家形态,文明之光已经照亮成都平原。”成都市委党校副校长王苹则表示,“中国是稻作文明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5300年前的良渚古城发现了稻田,长江上游4500年前的宝墩古城也发现了稻田,说明早在4500多年前,稻作文化已经由长江中下游传播到了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长江下游和上游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华早期文明有强烈的互动性。中华文明5000年,从良渚一直延续到长江上游。”
国家的形态究竟如何判定?成都现当代城市美学研究院院长李杰特别点赞“探源工程”提出的中国标准。正是探源工程冲破冶金术、文字和城市这所谓的‘文明三要素’的桎梏,根据中国已经掌握的材料,兼顾其他古老文明的特点,提出了“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的种种标准,他认为按照这种标准,宝墩古城的确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
“古蜀文明新发现”系列考察还将走进更多遗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研究员表示,“举办‘古蜀文明新发现’系列考察活动,是为了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他透露,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项目,集中力量攻关西南地区人类起源、长江上游社会复杂化进程和文明化进程等历史问题,力争取得新的重要突破。
据介绍,“古蜀文明新发现”系列考察活动还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新都马家战国木椁墓考古现场,彭州市竹瓦街遗址考古现场,汉代新都城考古现场,通过一系列考察活动逐步还原古蜀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
本次活动由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成都市历史学会、成都古都学会联合主办;成都博物馆、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成都现当代城市美学研究院协办;中共成都市新津区委党校承办。
图片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