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福
系所:
职务:教授
联系方式:
李映福,男,汉族,1963年11月生,四川资阳人。1984年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四川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4~1988年任四川大学助教;1988~1999年任四川大学讲师;1999~2010年,任四川大学副教授;2010年至今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
通讯地址:四川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
邮政编码:610064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主要研究方向
西南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冶金考古
二、开设课程
《中国考古学-1》、《西南考古》、《考古学专题》、《史前考古文献研读》、《考古学导论》、《冶金考古专题》、《外国考古专题-东亚》、《田野考古概论》、《田野考古技术与方法》。
三、科研信息
(一)、专著
1.《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巴蜀书社,2010年。
2.《酉阳清源》,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作者。
3.《中国文物鉴赏辞典》,漓江出版社,1999年,主编、合著。
(二)论文、报告
1.《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理论与现代化》1991年2期,合著。
2.《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石器的初步研究》,《考古与文物》1994年2期,合著。
3.《良渚文化玉琮的对外传播》,《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4.《四川旧县坪遗址试掘简报》,《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5.《四川新津宝墩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1期,合著。
6.《長江デルタ地帯における新石器時代文化集団の移動及び縄文文化へのその影響》,《研究紀要》,山梨県立考古博物館,1999。
7.《重庆市云阳县李家坝商周秦汉明清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0年》,文物出版社,2001。
8.《云阳县明月坝遗址》,《2000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1。
9.《良渚文化玉琮的分期》,《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10.《云阳县明月坝商周时期及唐、明清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1年》,文物出版社,2002。
11.《云阳县明月坝商周及唐宋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2年》, 文物出版社,2003。
12.《三峡ダム水没地区明月覇唐代城鎮遺跡の初歩研究》,《新世紀の考古学―大塚初重先生喜寿記念論文集》,東京纂修堂,2003。
13.《云阳县明月坝唐代集镇遗址面貌渐清晰》,《中国文物报》2003年2月5日,第1087期。
14.《明月坝唐代集镇遗址的发现和初步研究》,《重庆2001'三峡文物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3。
15.《明月坝唐代小镇》,《文物天地》2003年6月,中国文物报社。
16.《明月照耀千年古镇》,《永不逝落的文明—三峡文物抢救纪实》,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17.《重庆市云阳县硐村摩崖石刻造像》,《四川文物》,2004年1期。
18.《云阳县明月坝唐代集镇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年》,文物出版社,2004。
19.《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遗址发掘的意义》,《中国文物报》2004年12月15日第1版。
20.《绵阳双包山一、二号西汉木椁墓出土漆器的检测报告》,《四川文物》,2005年3期,合著。
21.《乌彭电站工程彭(水)酉(阳)段汉至明清时期墓葬》,《中国考古学年鉴-2006年》,文物出版社,2007年10月。
22.《渝遂高速公路铜梁段唐宋至明清遗址与墓葬》,《中国考古学年鉴-2006年》,文物出版社,2007年10月。
23.《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唐宋寺庙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1期,合著。
24.《重庆市长丘、青杠堡、下坝墓地发掘简报》,《四川文物》2006年3期,合著。
25.《渝遂公路铜梁段抢救性考古发掘简报》,《四川文物》增刊,2006年8月,合著。
26.《从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狩猎工具看经济生活形态的转变》,《四川文物》2007年1期。
27.《三峡地区出土唐宋瓦当的类型与时代》,《文物》2009年3期。
28.《重庆云阳县明月坝遗址商周遗存发掘简报》,《四川文物》2009年2期,合著。
29.《从清源遗址看乌江流域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考古》2010年5期。
30.《秦汉时期的成都冶铁业》,《成都史志》2013年2期。
31.《西南地区冶金考古的新成果》,《中国文物报》2013年2月1日。合著
32.《四川炉霍县呷拉宗炼铁炉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14 年1期。
33.《贵州万山汞矿遗址调查报告》,《江汉考古》2014年2期。
34.《成都市郫县波罗村遗址Ⅱ区汉唐遗存发掘简报》,《四川文物》 2014年2期。
35.《成都市郫县波罗村遗址Ⅱ区商周遗存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4年3 期。
36. 《广西平南“碗式”炼炉与中国“碗式”炼炉的起源》,《考古》2014年6期。
37. 《云贵高原出土战国秦汉时期铁器研究》,《江汉考古》2014年6期。
38. 《西藏堆龙德庆县噶冲村遗址冶炼遗物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藏学学刊》第10辑,2014年,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
39. 《“藏彝走廊”川西高原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生业经济的考古学观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11期。
40. 《三峡地区出土的唐宋陶质兽面建筑材料》,《四川文物》2014年6期。
41. 《新津郭之新墓碑所记清代都江堰灌区水利纠纷与处理机制》,《博物馆学刊》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4年。
42. 《成都平原秦汉唐宋的冶金成就》,《诸葛亮与三国》第七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
43. 《四川广汉石亭江汉代铁桥墩相关问题研究》,《考古》2015年9期。
四.获奖情况
1.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田野考古实践〉课程改革与承担三峡工程考古发掘的成功结合》,排名第四,1997年10月24日。
2.全国田野考古三等奖,排名第二,《中国文物报》2001年12月22日。
3.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01年。
4.重庆市文物保护先进个人,2011年。
5.《中国文物鉴赏辞典》(合著)获全国第四届优秀图书二等奖。
6.2000年度全国重要考古发现(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遗址发掘)。
7.2001、2002、2003、2004年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
8. 四川大学1999-2000年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
9. 四川大学第四、五届“陶国瑜人文社会科学贡献奖”。
10. 四川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二等奖(1999-2000)。
11. 四川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一等奖(2006-2007)。
12. 四川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一等奖(2010-2011)。
13. 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三位一体:新形势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排名第二,2012年。
14.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2012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15.第七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综合组一等奖(三位一体:新形势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排名第二,2012年。
五、主持科研项目
1. “西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冶金遗址调查与研究”(15ZDB05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15年。
2. 巴蜀地区秦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12BKG01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2年。
3.西南地区秦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skqy201202),四川大学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重大项目,2012年。
4. 成都平原早期冶铁与古代社会,国家文物局中外合作研究项目,2006-2011年。
5. 明月坝遗址发掘与整理(0082705502160),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保护抢救性发掘项目,2002年。
6. 乌江下游地区考古发掘与研究(0082705502605), 重庆市考古所委托项目,2010年。
7. 郫县菠萝村遗址报告整理(0082705502J68),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项目,2011年。
8. 成都市冶铁遗址调查(0082705502J34),成都市文物局委托项目,2011年。
9.重庆市古代矿冶遗址调查与初步研究(0010605502016),重庆市遗产研究院委托项目,2014年。
六、主持或参与的考古调查、发掘项目
1.1982.10-1982.12: 六江流域考古学、民族学综合调查
2.1983.10-1983.12: 陕西汉中市南郑县龙岗寺仰韶文化遗址发掘。
3.1984.09-1985.07: 河南省偃师县偃师商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发掘。
4.1985.10-1985.11: 成都市抚琴小区商周遗址发掘。
5.1990.04-1990.05: 成都市龙泉驿明代昭王陵发掘。
6.1993.04-1993.05: 三峡库区云阳县旧县坪、高阳坝遗址调查与试掘。
7.1994.10-1994.12: 三峡库区云阳县李家坝商周遗址发掘。
8.1995.11-1995.12: 中日合作成都平原新津县宝墩遗址发掘。
9.1998.10-1998.11: 日本国山梨县盐山绳纹时期遗址、甲府城遗址发掘。
10.1999.10-1999.12: 三峡库区云阳县李家坝商周遗址发掘。
11.2000.5-2012.07 三峡库区云阳县明月坝遗址发掘。
12.2003.11-2003.11: 日本国广岛县帝釈遗址群调查。
13.2004.07-2004.08: 渝遂高速公路铜梁段考古调查与发掘。
14.2005.03-2005.04: 重庆市乌彭电站工程淹没区酉阳段考古调查与试掘。
15.2006.10-2006.12: 重庆市酉阳县清源商周遗址发掘。
16.2007.11-2007.12: 中日合作成都平原冶铁遗址调查。
17.2008.11-2008.12: 中日合作蒲江县古石山、铁牛村汉代冶铁遗址试掘。
18. 2009.11-2009.12: 中日合作蒲江县古石山、铁牛村汉代冶铁遗址第二次发掘。
19.2009.07-2009.08: 乐山市嘉陵江航电枢纽工程考古调查。
20.2010.11-2010.12: 中日合作蒲江县砂子塘冶铁遗址发掘。
21.2010.10-2010.12: 成都市郫县菠萝村商周遗址发掘。
22.2011.12-2012.01: 中日合作邛崃市铁屎坝冶铁遗址发掘。
23.2012.08-2012.09: 贵州铜仁市万山汞矿遗址调查。
24.2012.12: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冶铜遗址调查。
七、进修、对外交流、学术访问
1.1984~198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进修田野考古学,参加河南省偃师商城遗址发掘。
2.1996.10:受邀参加日本早稻田大学“长江文明”的学术研讨会。
3.1998~1999:日本国山梨县考古博物馆·县埋藏文化财中心研修。
4.2003.11~12:受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赴广岛大学、九州大学、爱嫒大学、熊本大学开展学术访问,并在上述大学做《成都平原的考古新发现》、《三峡大坝淹没区的考古新发现--以明月坝唐代集镇遗址为中心》的学术报告,并参加九州大学主办《日本与亚洲--交流与变迁》学术研讨会。
5.2006~2007:受聘担任日本国立爱嫒大学东亚古代铁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6.2007.1:受日本九州大学邀请,参加由日本、外蒙古、中国、英国等多国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会上做《三峡库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报告。
7.2007.10:受日本爱嫒大学邀请,参加“东亚古代铁器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并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东京大学考古研究室就开展考古学科人员交流与合作研究座谈。
8.2008.1~5:担任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客员教师,承担“从考古材料看西南夷的汉化进程”专题讲座。
9.2009.12:受九州大学邀请,参加日本、美国、外蒙古和中国等多国学者出席的学术会议。会上做《成都平原早期铁器与西南夷社会的分化、重组》学术报告。
10.2012.4:参加在日本国士馆大学举办的“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术会议。
11.2012.12:参加日本九州大学“中日合作石棺葬及北方系青铜器研究”课题年度报告会。
12.2014.12.17-22:共同举办“爱嫒大学第7回国際シンボジーム”。
13.2015.6.21-6.29:受邀访问英国埃克比赛特大学、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
14.2015.12.3-12.12:参加日本大阪市召开的“古代世界の鉄生産―中東から東アジアまで”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做“中国早期铁器与汉代冶铁技术的扩散——以西南地区为例” 的主题发言。